时间 | 介绍 |
---|---|
1996年 | 孔雀作品在荣宝斋展售,被海外人士收藏。 |
1997年 | 孔雀图 2 x4 横幅工笔设色,在日本东京古艺堂售出。 |
1998年 | 在东京古艺堂成功举办个展。 |
1999年 | 为庆祝千禧年,《 北京晚报 》 特选阿澄作品 《 孔雀开屏图 》 |
1996 一 2004 年 | 先后在日本成功举办个展,作品被东京都、爱知县等地友人收藏。 2005 年,在北京政协礼堂受邀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将军书画名家大型笔会,并获荣誉证书。同年出版百名精英名家画集二部,阿澄孔雀二幅入选。 |
2005年10月起 | 《 中国酒文化报 》 连续刊登阿澄绘画作品。 2006 年一月出版“中国当代实力派 ― 阿澄”画集。 |
2006年2月至4月 | 《 中国诗酒文化报 》 连续三次刊登阿澄作品,并特聘为 《 诗酒文化报 》 当代中国书画家专刊主编。 |
2006年 | 受邀参加“纪念艾青逝世十周年纪念会”大型笔会,同年出版画集,阿澄作品入选。 |
2006年 |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第十一期 《 艺术评论 》 刊登“辉艺术评论。 |
2006年10月3日 |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阿澄笔下的孔雀”白孔雀作品”及柯文 2007 年第一期 《 环球旅游 》 2007 年 2 月刊 《 华夏风采 》 杂志刊登阿澄孔雀作品多幅及梁生智艺术评论书画专刊特选阿澄作品多幅。 2007 年受邀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华光书画发荣誉证书。院创作写意大幅孔雀“和谐图”,并颁发荣誉证书。 |
丹青颂和谐
文/柯文辉 (刘海粟大师生前秘书) 也许是对胡杨林三百年不死,死后三百年不倒,倒后三百年不处那顽强的生命力的向往;也许是对王洛宾谱写的民歌无穷魅力的召唤,当时二十四岁的画子阿澄,应命运之邀,赴新疆拓展心胸,汲取一次,寻找去乌鲁木齐之路,顺万古荒原中原活力,寻找新的自我。一次,寻找去乌鲁木齐之路,顺万古荒原中原始森林小路疾行,五月里还是棉服在身,眼前湍急的雪水河拦住去路,沿岸寻觅无路,幸好从放牧维吾尔族老汉操着半通的汉语得知,此河是塔里木河支流孔雀河,又叫死亡河!自持水性强的阿澄手托棉服下水,冰寒透骨的雪水中滚石如箭连击双腿,他惊叫不止,挣扎退上河岸,呆住了!饥肠“咕噜”作响,暮色将要降临突然听到羊叫,他连叫“阿达西”(朋友),放牧的维族兄弟赶来,知情后,卖给两个镶,点上簧火,斩钉截铁地说:“从来没有人过河,除非听到孔雀叫了,才能过!”牧人走了,阿澄和着河水吃了两个镶,在围着簧火中疲惫地睡了。一阵“嘎儿,嘎儿”叫声,惊醒睡梦中的阿澄,簧火熄啦,在凛冽的寒风冷气中抖瑟,又是连声鸣叫,他下意识折断身边树权,蓦地醒悟:“莫非孔雀叫” , 起身漫步到河边,只见河面结成灰白色的冰,急用树权探戳冰面,猫身轻步踩冰往对岸冲,方到河的一半,冰面连响,冰被踩裂,冰水波光涌上冰面,惊出一身冷汗,猛向对面的冰面扑去,连爬带游,终于上了对岸。阿澄躺在岸上眼见冰河的冰顺雪水冲走了,过来啦,浑身乱抖的他,一股温流使他不觉寒冷。曙色朦胧中,一只五色斑斓灵羽孔雀姗姗地向他靠近,那油黑晶亮、深邃的目光注视许久,然后昂首转动长羽,在晨光中消失。惊呆,喜呆,如梦如幻的真身出现时落在他的身上、眼中、心里,他默默祈祷,郑重承诺:神灵的孔雀啊!回去后,我用我的心画孔雀!
光阴如梭,花甲之年的阿澄,在孔雀园中写生、拍照,十年如一日的画孔雀,读为美术史、诗词、文学,再融汇传统与现代艺术,愈画愈难,他知难猛进,几十年生活底蕴,积淀形成了个人绘画艺术风格。作品在北京、东京等地展出,受到专家青睐、书画爱好者好评、收藏。
阿澄是一个善于从荣誉背后寻找不足的人。他深入研究变化构图,水墨颜色,对线条的筋骨,点画肌理风采,融入奇迹般复活的又残手之武学意念,再现作品中意笔内涵。他自研矿物颜料作画,色彩鲜活光泽持久不变。创作态度严肃,稍不称意,撕去不留。
阿澄画孔雀,极具尊严、善良、艳秀交辉、轻盈宽厚并重,把美好祝福带给人类,出发点是真心、童心。白孔雀作品极具代表性,皎洁无暇、高贵、亲切意界清超,洋溢温润,洗尽寒意,寄托着对大自然呼唤和和谐的颂扬。造型脱胎于汗漆画,五代入宋黄荃画风中雍容华贵,明代民间凤画的工笔,林良、吕纪两大师的笔法韵味具在画中显现得体,设色自在、不拘于程式,具有突破力。他将活孔雀作为研究对象,各种形态大量速写。作品笔笔落到实处,有来历、不杜撰。夸张某些局部而不失真实,耐得细读族少女图。表情拟人化,仙气与后尘影响并存。作品:“玉羽牡丹图’,“玉女图”、“孔雀与满 , ,、“黄山烟岚”“苍岩雪界”极具表现自然和谐的祝颂之意。写意界画“圣林竭佛图”收放白如,丘壑不凡,体现深厚扎实功力和修为。
在故乡的艺术道路上,他不间断地拜大自然为师、拜智者为师,大力创作,向艺术之途求索。
王培公 影视剧作家
移居京北温泉小区,因溜狗之缘,得识阿澄先生,询之,与余同庚,再询之,同为作艺糊口之人。三询之,亦崎岖坎坷不坠其志之人,遂订交焉,阿澄世家子,其先祖祖萨克达氏,清室贵胃。今徐悲鸿纪念馆,正其旧居之顺承郡王府海棠轩也。陵古更替,人世沧桑,昔日王孙,近日布衣。然文采风流一脉,代有传承,此阿澄所以得成大家之秘乎?其所绘之白孔雀,尤为世所珍重。东碱之国,千金难求。余异之,惜之,宝之,叹之。因为之作白孔雀歌云:
孔雀孔雀来何方?朱门高低白玉堂。
海棠轩中开夜宴,锦屏透逸拖金钱。
一旦顿开金锁去,徘徊落于民间树。
褪尽金紫换白衣,与鸡为邻鸭同处。
我怜此鸟贵且珍,倩谁为之写精神?
幸得奇人如奇鸟,郡王府里旧王孙。
持毫拂纸久凝神,如听孔雀春山鸣。
月下梨花雪里梅,盈盈走来阿是谁?
灵光一闪金晴开,万千妩媚毫端来。
一笔不苟气沉稳,万笔中锋功力深,
绘就神鸟何所以?灿然一朵梨花开!
冰清玉洁非凡品,好向昆仑山上寻。
放笔娓娓说传承,先祖绘艺早驰名。
曾于御前纵彩笔,君王含笑赐如意。
世事沧桑山河变,唯有文脉存一线。
一艺在身不求人,自食其力无贵贱。
也曾坎坷历艰辛,夜抚残臂痛彻心,
养才仁幸有大成拳,方将绝艺续到今。
我观神鸟已长叹,又闻此语泪潜然。
从来艰辛成大器,哪见纵纷出英贤?
如今片纸东碱贵,当年苦沙西域宽。
莫谓不信有因果,请君看我孔雀篇!
澄心妙手写雀魂
阿澄与他的孔雀画 梁生智
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最大的不同其实并不只是表现工具的不同,重要的是中国画并不只是简单地、客观地表现某种物体,中国画更注意的不只是对所描绘的物体的表现,而是要通过所表现的对象贯穿艺术家自己的一种精神审美和思想。
也就是说中国画是以主观思维精神为主。
纵观中国画的历史,所有的传世之作者都蕴含着极其博大的哲学思考和艺术神韵,在中国画里,常常可以看到的是超现实的构成,毫不相关的事物,毫无关联的情景,毫不可能的时空都可以同时出现,而且让人从不去想它是不是“真实”所有面对这些作品的人,思考的是这些看上去有点夷匪所思画面所传达给人的精神上的那种震撼和愉悦。
中国的花鸟画也是如此画家选择表现的对象往往是让人喜闻乐见的,但又是易于表达的事物。中国的花鸟画中,我们几乎可以看到所有熟悉的花与鸟,即使如麻雀也是最常见的对象,唯有例外的是孔雀。孔雀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但是在历代中国花鸟画中,以画孔雀鸣世者极少,即使有几位著名的画家笔下表现过孔雀,也数量有限。历代画家将画孔雀看成是禁区。这固然是与孔雀过去极难让人亲眼所观,而且其形态硕大,表现时极易呆板,缺神韵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缺少有人去用心地感知它们,体验它们,去发现它们美丽的神韵。
阿澄先生是满族贵胃后裔,书画自幼深得家学传承,源渊深厚,于中国画的传统领悟深到。其人绝无夸夸其谈之气,也无浮燥浅薄之心,是一个能够沉得下去,又走得出来的人。因为与孔雀的特殊渊源,阿澄十多年如一日的沉浸在孔雀的世界中,用清澄的心,用艺术的眼去探索孔雀,寻找孔雀的灵魂,寻找表现孔雀神韵的艺术之路。 阿澄笔下的孔雀不仅没有半点呆板之态,而且将孔雀华贵的仪态,沉静的个性,温良的特征等表现了出来。观其所绘孔雀不能不令人赞叹自然造化,同时,也会被画面所传达出的那种清溢的意境,美好的生命所感染。阿澄通过孔雀所表现的是对美事物的一种尊重,一种爱戴,一种敬仰。而这也正是艺术的灵魂!
阿澄突破了历史,这也就意味着他创造了历史。他的孔雀作品应该在中国的绘画史中占有一席之地。